基设不足.缺乏公交.人口老化 板厂村 发展受阻 | KL人 中國報 China Press
  • 首页
  • 告别式
  • 政党服务中心
  • KL人 ChinaPress
    中国报 CPTV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基设不足.缺乏公交.人口老化 板厂村 发展受阻

    (乌雪14日讯)位于雪兰莪和霹雳州分界的板厂村(Kampung Kilang Papan)因基本设施不足、缺乏公共交通和人口老化问题,以致发展受阻。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板厂村村长罗鸿武坦言,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迈向文明方向,该村也渴望能有发展的机会,以吸引年轻人回流,合力将该村发展。

    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欲吸引年轻人回流,首要条件就是制造就业机会,但要达成这目标,前提是该村必须有齐全的基本设施,才能逐步将该村带进发展的轨道。

    罗鸿武说,霹雳丹绒马琳和该村仅相差三、四公里,村内却连政府健康诊所也没有,更别说医院、消防局、邮政局、学校和其他设备,由于楚汉分界,导致村民被迫到数十公里之外的新古毛新村邮政局办事、或健康诊所看病。

    他指出,早期该村正发展的时候,也只有橡胶园和园丘内有较高的就业机会,当时也蛮多公共巴士川行,后来到了交通较方便的时代,原本的园丘、橡胶园渐被淘汰,村人移居城市寻找更多就业机会,以致巴士服务都大幅降低。

    “来到今时今日,我们若要搭巴士,得等上2小时才有巴士,对村内老人来说非常麻烦,因他们必须依靠公共交通到数十公里外的新村看病或办事。”

    他说,村内的设施非常不足,连村委会会所也没有,但村内的水电供、路灯、沟渠等尚算不错,甚少有损坏情况。

    罗鸿武希望州政府能正视板厂村真正面对的问题,并对症下药协助发展该村。

    罗鸿武:地契问题未解决

    罗鸿武指出,雪州政府鼓励该村迈向家庭工业发展,惟该村其实也面对棘手的地契问题,因早期的房屋建筑都是依靠原有地主分割出来的地段建成。

    他说,事隔数十年,村内的屋子还有约60户,可是大多数都是共用地契,早期欲办理分割地契,却碰上许多问题,如地主逝世、房屋后继无人等,繁杂的手续也让年迈的村民却步。

    他指出,村外大街目前有少许修车厂、零件工厂等轻工业,在多年努力下,村民也将村内的饮食业渐渐做起,每到晚餐时段,该村就会充满生气。

    他说,该村村外主要大路的路段狭窄、路旁的饮食店缺乏泊车位,在某次的会议中,他要求州政府给予提升以协助该区饮食业发展。

    “岂料,州政府因考量道路安全为由,在食客们泊车的大路旁竖立禁止泊车的路牌,将情况弄巧反拙,食客反而因此而减少。”

    他指出,他希望州政府能加宽路肩,腾出更多空位让人泊车,同时拉平高低不一的道路,吸引更多人来,却将情况弄巧反拙,让他甚感无奈。

    报导:黄小颖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*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、人身攻擊、庸俗、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;必須審核的留言,或將不會即時出現。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

    ADVERTISEMENT